虽然相较滑鼠轨迹球的使用者并非大宗,不过仍有不少喜爱使用轨迹球的族群,也有着拇指轨迹球与中指轨迹球之争,其中又以日本仍有许多品牌持续推出轨迹球;罗技在2024年宣布将两款仍持续销售中的拇指轨迹球进行小改版,包括充电式旗舰轨迹球MX ERGO S,以及使用电池的ERGO M575SP,由于笔者于办公室工作主要使用MX ERGO,此次向罗技借得MX ERGO S进行体验以及两个世代的简单对比。
▲MX ERGO S的盒装
▲除了右边的MX Ergo表面比较斑驳以外,挺难看出与左边新款MX ERGO S的差异
▲曲度与弧线完全相同
▲2.4GHz收发器换成新版的Bolt
▲充电介面从善如流的使用USB Type-C
▲外观除了USB Type-C以外只有底板底下的印字改为EX ERGO S
虽然MX ERGO已经是2017年所推出的产品,然而从人体工学的人机介面审视,仍是目前市场上数一数二的拇指轨迹球,故MX ERGO S并非大立大破的大改版产品,而是已在拇指轨迹球市场上相当成熟的MX ERGO的人体工学设计进行小改版,旨在添加更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USB Type-C充电方式、静音按键以及使用更安全的Bolt连接技术。
▲MX ERGO S是能使右手手掌以自然姿势平放在轨迹球背部的大尺寸拇指球
MX ERGO S的设计与MX ERGO如出一辙,包括整体的尺寸、按键的大小、功能键的配置都完全未改,属于大尺寸的右手型拇指型轨迹球,偌大的体积能使右手手掌与五指自然展开握持在上面,就连小指也不需刻意向左紧缩,从外观可看到的差别就是充电介面改为主流的USB Type-C,不过笔者觉得稍稍可惜的是MX ERGO S并未将滚轮改为更方便的MagSpeed技术。
▲可调角度的金属底板采用磁吸方式
▲MX ERGO S承袭两段角度调整设计
▲平放时的手腕角度
▲笔者在搭配无数字区键盘时比较偏好倾斜20度使用
▲倾斜20度对于手腕的角度更为自然
MX ERGO S也继承MX ERGO的可20度倾斜设计,透过金属底板与磁吸的方式使MX ERGO S能选择两种角度,若将左侧向上提高20度,此时MX ERGO S握持的手感较有类似垂直滑鼠般的自然角度,如笔者在办公室搭配较为紧凑的75%键盘时,由于轨迹球放置的位置相对使用权尺寸键盘较贴近左侧,故笔者个人更偏好将MX ERGO S侧倾使用;此外但也不特别重要的是,MX ERGO S的金属底板底下的止滑层刻有MX ERGO S字样及Bolt与蓝牙标誌,是与MX ERGO除充电介面的外观差异。
▲MX ERGO S改为静音键,触发音量明显减少但回弹感觉些微变弱
基本上MX ERGO S的使用体验与MX ERGO几乎如出一辙,唯独左右键改用静音开关是在使用上比较明显的差异;虽然罗技号称改为低噪音开关可再降低80%噪音的情况维持相同的点击手感,不过笔者自己的感觉是静音开关按压到底时的回馈感还是稍微不同,倘若习惯按压触底比较硬的回弹感,两者直接对比按压也许还是会到差异,静音键的回弹感还是较弱些许,不过若是以在开放办公室使用,则MX ERGO S大幅减少的按键触发声确实可避免邻座侧目。
▲MX ERGO S采用Bolt搭配蓝牙双模,也支援双装置快速切换
另外,MX ERGO S从善如流地将2.4GHz技术更新至新一代的Logi Bolt,在技术本质相较MX ERGO使用的Unifying技术改善安全性,不过如果从使用者体验差异则不至于太大,毕竟轨迹球不是电竞滑鼠,对于延迟、轮询率等的敏感度相对低,同时理论的使用续航力仍同为120天;另外MX ERGO S也支援蓝牙连接,故若有多装置使用需求或是搭配没有标准USB Type-A的笔电,亦可透过蓝牙与其连接使用。
▲轨迹球的解析度与轨迹球尺寸不变
检视目前市场上的拇指轨迹球,罗技MX ERGO S于规格、实际使用体验仍是不可动摇的顶级产品,虽然价位相较一般拇指轨迹球更高,但是札实的手感、做工细节等也是与其它MX滑鼠看齐,此次的改版较像是顺应市场需求而生,虽然没有太多的惊喜感,但也仍不动摇其顶级轨迹球的地位。
▲要说MX Ergo S比较可惜的大概就是没加入MX系列的MagSpeed滚轮
毕竟MX ERGO S的手感从笔者使用过的轨迹球仍属顶尖,尤其是可调整角度的设计也是其它同质性产品所不具备的设计,以综合考量也难怪罗技有信心历经7年也不更动基本设计,仅进行小幅升级;但从笔者个人的使用感想,挺希望罗技可以考虑为MX ERGO系列添加便利的MagSpeed滚轮,或是参考Elecom的IST轨迹球导入容易维护且可改变捲动感的模组化人工宝石、轴承模组设计,不过依照目前轨迹球市场需求,恐怕下次改版又是要历经5年以上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