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趟旅行,我都会带一台想「信任看看」的相机上路,而这次和我一起出门的是 Canon R50 V。
从基隆港出发,我搭了十三小时的船,整趟旅程,风景挺美、行程挺满,我也一直拍。这台主打轻巧、为 Vlog 而设计的新机器,让我一路上的拍摄都变得挺直觉,画面质感不输专业相机,特别是色彩的还原、人物肤色的处理都让我有惊喜。
但旅拍不只是在定点拍好看的风景,也有挺多「边走边记录」的即兴时刻。我发现,R50 V在这样的情境下,似乎更偏好温和的节奏。当画面快速移动、或手持晃动太剧烈时,影像的稳定性就没那么出色。这不代表它拍不出好画面,而是它有自己偏好的拍摄方式──如果你能放慢脚步,它就能呈现出相对稳定又好看的画面。
这篇文章,就来说说我这趟用 Canon R50 V 从自拍、色彩、镜头焦段、夜拍到滤镜与收音,全都一条一条走过,也让你判断它是不是你想要的创作伙伴。
轻巧有感|不到 700 克,旅行好携带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是背相机出国会开始精算包包重量的那种人,这台机身只有 370 克真的会让人瞬间感到安心。搭配新出的 RF-S 14-30mm F4-6.3 IS STM 电动变焦镜头,全机加起来不到 700 克,装在包里毫无压力,甚至比我的水壶还轻。
Canon
这次推出了两种配色,经典的黑与白。作为一个科技外貌协会成员,我必须承认我对器材外观的要求一向挺高。虽然
Canon不是走那种一眼惊艳、复古文青挂的外型,比如富士或徕卡那类会让人一见倾心的美学,但 R50
V的线条与比例确实走出自己的味道。它不是高调抢眼型却耐看,可以一秒看出是 Canon,不需要
logo也认得出那种稳定与实用感,这其实也是一种品牌魅力。
握感上,R50 V 的手柄不算深,但直条纹路的设计握起来并不滑手。按键配置对 Vlog 使用者非常友善,尤其机身前方多了一颗 Rec键,这个小细节让我在自拍时省去了挺多「找按钮」的尴尬。而录影时最常使用的直拍模式,也能一键切换,就算是初学者也可以马上上手。
为 Vlog 而生|直式录影、自动对焦、人像美肌一应俱全
这台相机的挺多设计,明显就是为了降低创作门槛而存在。像是支援直式录影这件事,不需要额外调整设定,画面会自动根据直拍方向旋转。这对习惯拍
Reels、YouTube Shorts 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少了后制时重新裁切的麻烦,省下来的时间就能拿去想下一支影片的脚本。
最贴心的是在机身右侧多增加脚架螺旋孔,能够直接架设直拍超方便!这可不是每一家厂牌的相机都有的设计。
我在咖啡厅拍摄时试用了产品展示模式,当手中的物品靠近镜头时,对焦会立即从人脸转移到产品上,这个功能在拍保养品、3C 或开箱类型影片时特别实用。你不用手动点对焦,机器会自己切换对象、判断远近,非常聪明。
它也内建美肌模式,提供五段强度可做调整,帮助录影时修饰肤色,让我们少一点修片的压力。不是那种一看就过度柔焦的「AI 整容」,而看起来比较精神、有气色的柔化效果。我在一大清早起床搭船全素颜拍摄的场景时明显感觉得出来,这点挺加分!
录影画质与稳定度|画质清晰但防震有极限
Canon R50 V 使用的是 2420 万画素 APS-C CMOS 感光元件,支援 4K 30P无裁切录影。在日光充足的户外,它的画质真的没什么好挑剔的。色彩乾净、细节清晰,搭配 DIGIC X处理器让整体动态范围也不错,无论拍海浪、夕阳还是街景,都能保留细节。
但夜拍的录影表现就稍微现实一点。这颗电动变焦镜头的光圈在最广是 F/4,拉到30mm 时只有F/6.3,进光量本身就受限。我在东引安东坑道内拍摄画面,还是略显吃力,对焦也因为光源不足而变慢,有时候甚至会略为失焦。不过拍照表现倒是可圈可点,低噪点、不会炫光,整体画面乾净舒服。
老实说,这让我有点犹豫该怎么定位它在夜间的录影表现。白天自然光环境下它的画质真的让人安心,但到了低光场景,对焦与亮度就明显没那么稳。如果真的有拍夜景的需求,势必需要再带一颗大光圈定焦镜头,补足亮度与对焦的不足。只是那样的拍摄方式,就会稍微离开这台相机「轻装即拍」的主轴设计,可能更适合已经开始熟悉镜头操作的人。
镜头焦段解析|广角挺优,但拉远不够力
这次我搭配的镜头是 RF-S 14-30mm F4-6.3 IS STM,超广角端拍起来挺过癮,在港边或大建筑前自拍不需要退挺多,也能一口气把三、四人团体收入镜中。电动变焦过程相当平顺,整体使用感挺像一台经过强化的手机,但又拥有更稳定的画质与对焦速度。
但也因为是广角镜,当我想拉近拍摄远方的妈祖雕像时,焦段就不太够用了。这点并不是缺点,而是它本来就不是为了望远拍摄而设计的镜头。你若常拍演唱会、舞台、或野生动物,可能就要另外准备一颗长焦镜头来搭配。
色彩滤镜风格创作更轻松|机身收音够用但抗风能力普通
Canon 一直以来都在做色彩科学,在影片拍摄上则提供 14 种创意滤镜可选。我最喜欢的是 Teal & Orange的电影色调,还有红色加强模式,在夕阳或节庆拍摄时特别有戏剧感。而这些滤镜都可以在拍摄前即时套用,不需要后制软体,对于只想拍好看影片放社群的人来说非常友善。
而 R50 V 拍摄照片上,除了原生色彩之外,还另外提供 11 种滤镜可以选择。
收音的部分我这次没有外接麦克风,单靠机身双声道录音,结果只要遇到风大或同时有挺多人的环境,声音就会被吃掉,甚至可以用被风声淹没这样来形容,不过在安静环境下收音还不错,所以虽然它有提供降噪选项,但还有挺大进步空间啊!
机身有 3.5mm 麦克风孔,也支援 USB-C 传输与即时直播,用户可以视需求补强声音品质。说穿了,它把选择权留给你,你想简单就简单,想专业也有升级空间。
Canon R50 V 适合谁?快速对号入座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台不会让你感到压力的相机,Canon R50 V 会是个不错的开始,它更像是一位陪你一起记录生活的朋友,不会逼你去背光圈数值,也不需要你懂后制流程,它只问你今天想记录什么。
推荐给喜欢拍 Vlog的创作者,可能是正在用手机拍片但开始觉得不够用的你;也可以是会想用滤镜让画面多一点风格、喜欢轻装上阵、不想为器材感到负担的人。它或许没办法应付极端拍摄环境,画面稳定与夜拍能力也不是它最强的武器,但它是一台挺懂社群世代需求的入门相机:轻、快、好看,也够聪明。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让人愿意开始、也愿意持续拍下去的踏实感。
如果你刚好也在找这样的拍摄节奏,也许 Canon R50 V 就刚好适合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