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备受瞩目的开放式耳机
- 外观简约,细节处理应该可以更好一些
- 模组化机构容易维护,使用双边2.5mm四极深插针对玩家较麻烦
- 旨在模拟房间空间二声道喇叭的氛围
- 单体角度异常倾斜结合德国制声学金属网罩
- 比帐面规格难驅动,需搭配高推力设备
- 偏向理性的三频,声底略带温润与柔和
- OAE1并非Axel Grell设计的任何Sennheiser的平价替代品
- 表现物有所值,但玩家反应势必爱恨分明
Senneiser前耳机工程师Axel Grell在离开Sennheiser后创立了Grell Audio,除了积极参与美国团购网站Drop的Senneiser特别调音耳机计划以外,也推出过真无线耳机TWS/1;不过毕竟Axel Grell是以鑑赏耳罩耳机广被耳机圈玩家所熟知,自然也期待Grell Audio能推出一款由Axel Grell调音的耳罩耳机;Drop在2024年宣布将与Grell Audio合作,推出限量版的Drop + Grell OAE1 Signature开放式耳机,笔者也在好奇心驅使下订购这款耳罩耳机。
备受瞩目的开放式耳机
▲盒装收到的时候左上角就已经受损,不过笔者本来就不对能保持盒装完好有信心
▲基本规格印刷在内部纸盒侧面
▲里面有一张简单的产品介绍
▲耳机的使用指南
在Axel Grell于Sennheiser的工程师生涯当中,曾参与广受好评的HD 580、HD800等耳机开发,另外后续与Drop共同针对Drop的耳机玩家喜好协作如HD 6XX、HD 58X等Drop限定版Sennheiser的调音;不过Drop + Grell OAE1 Signature是Grell Audio首款从无到有进行开发的产品,加上早鸟349美金的价格,引发许多耳机爱好者的讨论,毕竟不少玩家期许OAE1 Signature能有着作为Sennheiser HD800平价版的潜力。
▲耳机与配件装在硬壳携带盒内
▲除了耳机以外还包括两条原厂线材
在历经约一个半月的等待,笔者终于收到快递送来Drop + Grell OAE1 Signature的包裹,盒装的设计相当简洁,里面直接放着装有OAE1 Signature的硬壳收纳盒与简单的说明,包括耳机本体与两条标准配线直接放在盒装内;不过由于包装相当的简易,外盒没有额外加上缓衝垫材,笔者的纸盒边角有些许的碰撞凹痕,虽然笔者不是特别在意,但对于追求盒装要八角刺人的收藏玩家就恐怕难以接受了。
外观简约,细节处理应该可以更好一些
▲耳机的造型相当简约,笔者个人是喜欢这样的设计
▲金属网壳底下可看到Grell Audio标誌
▲其实不要用银色搞不好塑胶毛边还没这么明显
在开放预购时就在问与答表示Signature将为中国组装的产品,毕竟Axel Grell已经离开Sennheiser,自然不会委由Sennheiser产线生产;大致上的结构细节与设计没有太多问题,唯独用于支撑金属外网的塑料外环的毛边不够细腻,但由于已经喷上银漆,若为塑料原色笔者应该会使用模型抛光工具进行处理,不过考虑到Drop + Grell OAE1 Signature的价格笔者认为是还能接受的,不过笔者这支另外还有支架漆料颜色不匀的小瑕疵。
▲右耳前方有着Axel Grell簽名,不过笔者这支收到时就发现漆面处理不漂亮的情况
▲左耳后方的OAE1
Drop + Grell OAE1 Signature的设计相当的简洁,以弧形金属支架悬挂两边的框体,头顶则由合成皮革材质的护垫支撑,此外从金属网罩可看到在内部碗状造型中间有着Grell Audio的点状标誌;此外作为首批限量5,000对的Signature版本,OAE1 Signature还在右耳支架的前方印有Axel Grell的簽名,不过毕竟是印刷在弧形的支架,当初官方释出的照片笔者还以为是样品的支架刮伤,另外OAE1的名称则印在左耳支架的后方。
模组化机构容易维护,使用双边2.5mm四极深插针对玩家较麻烦
▲头带中间不是缝线,可以用指甲撬开
▲左右耳单体以连接线互通
▲左右连接的线材由支架内走线
虽说Signature的结构看似极简紧密,不过实际上仍保有头带与耳罩的可替换性;耳罩部分采用卡扣方式,将耳罩向外侧稍微拉开即可取下耳罩,但目前还不确定官方何时会开始提供替换用的耳罩,依照Drop平台的特性,也许会与第三方合作推出不同材质的耳罩;至于头带也同样可用指甲或拨片拨开,可看到内部连接左、右耳的连接线与滑轨。
▲单端为双边入线的橡胶包覆线材
▲4.4mm平衡线反而为单边入线的编织线
不过OAE1 Signature在机构设计令笔者较为不解的是换线机构,OAE1 Signature并未使用Senneiser HD 600系列耳机惯用的双针连接器,而是采用机械特性有较多疑虑的2.5mm四极插针,但这也还不是问题的所在,而是Drop + Grell OAE1 Signature的2.5mm四极母座相当深,在市场上挺难找到外壳如此细长的2.5mm四极插针,短时间内要自行DIY线材并不容易,否则就仅能切除耳机母座的外壳提高相容性。
▲使用2.5mm四极就算了...
▲这么深的母座设计实在没印象哪个音响品牌有推出适用的2.5mm四极插头
此外OAE1 Signature比较特殊的是虽然采用双边入线的设计,不过玩家却可选择双边同时入线或仅有单边入线;但另一个笔者不解的是,盒装中的两条线材反而单端是双边入线,4.4mm平衡线材则为单边入线,此外单端线材为橡胶材质包覆,而平衡线为编织材质包覆,国外讨论也质疑单端线材的耐用性;此外笔者收到的单端线材带有3.5mm转6.3的螺纹式转换器,但使用时似乎螺纹深度不足导致无声,换成一般的转换插头才能正常使用。
旨在模拟房间空间二声道喇叭的氛围
▲从耳罩看进去,单体实际上是在朝前方的立体突起
▲外壳体底下是独特的立体金属网状结构
虽然由于金属网透出底部的碗状造型,可能会使挺多第一次看到OAE1 Signature的玩家以为它是传统的平行单体配置,不过OAE1 Signature的单体配置反而较接近头戴式喇叭的概念,单体实际上反而是以相当倾斜的角度自耳朵的斜前方向耳朵传递,从侧壳看到的碗状结构反而是用于声音的反射。
▲单体为40mm生物纤维振膜
▲单体的位置并未在中心,而是于耳朵前方
OAE1 Signature的设计理念并非营造宛若多声道耳机的临场感,而是以呈现类似二声道耳机的听感为目的,单体的斜前方摆放以及由立体碗状构成的反射空间,使单体发出的声音类似于中小型鑑赏室空间二声道喇叭的反射方式;笔者推测这张网罩可能类似Sony MDR-Z1R以和纸作为壳体反射层的声学作用,透过密集金属网过滤部分频率,但又能适度反射所需的声音。
单体角度异常倾斜结合德国制声学金属网罩
▲在连接到单体前有一颗金属薄膜电荣
拆下耳罩后,由于单体上面的声学材料是直接黏贴在单体支架上,笔者考虑到拆卸可能影响黏力就不予拆卸,但官方表示是一张生物纤维振膜的动圈单体;另外只要卸下4颗螺丝即可进一步卸下障板并看到内部结构,可看到连接器后方有一张小型PCB板,上面还有一颗疑似WIMA的金属膜电容,推测可能是作为滤波使用。
▲这张声学金属网为德国制造,不过实在挺像抽油烟机滤网...
同时在障板上可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虽然OAE1 Signature为中国组装,不过酷似抽油烟机滤网的立体金属网罩总成则是德国生产,Axel Grell也在Drop的问与答强调这点,应该是整副耳机当中唯一确定由欧洲生产的零组件,推测是由Axel Grell熟悉的声学材料协力厂代为生产,进一步确保声学特性、量产的品质一致性。
▲国外玩家指称在这部分动手脚能够使耳机支架更长一些
至于配戴感部分,OAE1 Signature乍看下设计应该相当舒适,不过实际配戴对于头型偏大的玩家恐怕不友善,虽然笔者也算头型偏大的状况(Arai安全帽59-60头围紧密贴合),但配戴OAE1 Signature几乎要拉到近最大长度,也难怪国外讨论有不少玩家抱怨头型偏小,不过国外也提出也许可透过拆卸头带内侧后调整支架长度,不过挺意外的主要以欧美玩家为受众的OAE1 Signature居然会做出头围偏小的设计。
比帐面规格难驅动,需搭配高推力设备
▲用一般行动装置是不太能够完整驅动的
由官方提供的数据,OAE1 Signature具备38欧姆的阻抗与105dB的灵敏度,乍看之下似乎不会太难驅动,不过连接上笔者惯用的设备后,笔者只能说官方数据仅供参考;以笔者手边规格类似的Fostex T60RP做为参考,只看帐面数据T60RP的单体达50欧姆阻抗、仅92dB的灵敏度似乎更难驅动,但仅论聆听音量,倘若T60RP在扩大机的-40dB为笔者习惯的聆听音量时,反而OAE1 Signature需增加至-36.5dB才达到类似的听感。
▲需搭配较大推力的扩大机才能发挥OAE1的潜力与音量
笔者进一步透过Sony的NW-WM1AM2音乐播放机的平衡端子,以Sony新世代监听耳机MDR-MV1搭配平衡线材做为参考组,笔者确认OAE1 Signature不仅在随身播放器更难驅动,就连表现也显得更无力且欠缺立体感,除非喜欢更为平淡而平面的声音,否则笔者强烈不建议随身播放机玩家考虑OAE1 Signature,建议至少选择一台具一定功率的桌上型耳机扩大机或一体机才会有比较好的表现。
偏向理性的三频,声底略带温润与柔和
▲OAE1的声底欠缺激情,但能够长期聆听
在声音的表现,OAE1 Signature的音色相较日系耳机显得理性,甚至可以说理性到有些平淡,对比笔者刚评测不久的Sennheiser新世代耳机的HD 620S都还要来的平稳,虽然不是像古典Sennheiser如蒙一层纱般的调性,不过OAE1 Signature显得没有太多的激情与染色,若追求呈现强调人声表现,笔者会认为OAE1 Signature没那么合适,不过对于偏好演奏乐,OAE1 Signature则有一种中性、不偏不倚的安稳感。
▲不同于一般全开放耳机的辽阔音场,但也非监听耳机前靠的狭隘空间
对比笔者印象中强调音场使音场向外延展、倘若环绕立体声空间的高阶开放式耳机,OAE1 Signature呈现一种较少在耳机听过的独特空间呈现方式;戴上OAE1 Signature,声音如同来自中短距离的二声道扬声器一样来自斜前方,并透过金属网罩的反射,呈现像是在小型鑑赏室摆设一对二声道喇叭一样的空间感,虽然音场不算宽敞辽阔,却也不是如MDR-M1ST、MDR-CD900ST将声音贴在一个平面的窄音场。
OAE1并非Axel Grell设计的任何Sennheiser的平价替代品
▲别把OAE1视为任何Axel Grell设计过的耳机的替代品
笔者觉得如果追求的是类似Sennheiser HD800般宽广、辽阔的立体环绕空间,OAE1 Signature以视为相对平价的替代品,不过也不代表OAE1是不着重空间的开放式耳机,只是在对于空间的诠释方式不同;OAE1 Signature就像是一对在摆放在鑑赏室的二声道喇叭,以正前方为主要发声源,再透过反射、散射将声音传到耳内,尤其是若搭配控制力不足的前端设备,偏多的低频甚至更像是2.1声道配置。
如果要以声论价,OAE1 Signature绝对没有不及格的道理,但回到个人感受,OAE1 Signature的个性却是相当鲜明的,无论是Drop或Head-Fi的讨论与评论都会看到两极化的评价,除了独特的音场呈现方式以外,实际聆听偏向四平八稳的中性音色,恐怕对于着重大鸣大放或特定音域染色的玩家都会觉得平淡无味,不过也换来适合长时间聆听的优点。
▲OAE1需要投资较高出力的前端才有对等的表现
另外就是从阻抗与灵敏度数据会误认OAE1 Signature是能轻松驅动的耳机,笔者也看到有国外玩家使用LG带有ESS晶片的智慧手机搭配飞利浦Fidelio X2HR作为对照组,表示实际表现令他失望,但笔者得说OAE1 Signature势必要搭配一套够强大的扩大机才能达到它的理想状态,除非是特定走火入魔的随身播放机,别误以为OAE1 Signature是随便搭配都会出好声的耳机。
表现物有所值,但玩家反应势必爱恨分明
▲声音的细腻度绝对对得起OAE1的价格,只是独特的特性并非雅俗共赏
对笔者而言OAE1 Signature还有一个问题,由于笔者仍会希望能透过换线进一步检视OAE1 Signature的可能性,但OAE1 Signature选择使用相当细长的2.5mm四极可换线设计,至少笔者目前还找不到市场上有如此细长的音响级2.5mm四极插头可使用,可能现阶段只能透过破坏耳机端2.5mm母座的外壳提升相容性,但笔者实在不太想在OAE1 Signature动刀,尤其是笔者也不确定是否会保留它的时候。
▲如果是追求中性二声道喇叭的听感,OAE1是挺称职的
笔者认为,不同于一些耳机品牌老工程师独立后试图进行经典耳机重塑,Axel Grell并非要再次副刻任何款他参与设计的Sennheiser耳机的风格,而是挑战以耳机呈现类似鑑赏空间的中性2声道喇叭听感,是故如果是因为喜爱他设计与参与调校的耳机而考虑OAE1 Signature恐怕会大失所望,不过若是已经理解OAE1 Signature挑战的目标与特性,OAE1 Signature则是一款相当有意思但不见得人见人爱的异色开放式耳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