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999元起!荣耀Magic V5一图看懂:拿下8大世界纪录
7月3日消息,荣耀Magic V5昨晚正式发布,是全球最轻薄折叠屏手机,同时也是一款折叠机皇。
拿下8大世界纪录,包括:0.18mm超薄高硅电芯芯片、0.014mm超细编织航天纤维、0.003mm超高组装适配精度,8.8mm最薄折叠手机、217g最轻折叠手机、25%最高硅含量电池、6100mAh最大折叠电池,以及2300MPa最强铰链钢材。
配置如下:
芯片:搭载骁龙8至尊芯片满血版。
通信:支持全球多版本卫星通信,覆盖170+国家地区;支持GMS,境外5G网络畅连,还能实现一键环球上网。
屏幕:外屏6.43英寸、内屏7.95英寸,支持5000nit局部峰值亮度、4320Hz超高频PWM调光、HDR Vivid/Dolby Vision。
防护:防尘防水等级达IP58+IP59。
快充:拥有50W无线充和66W有线充。
影像:后置5000万鹰眼主摄+5000万超广角+6400万潜望长焦的三摄方案,支持OIS光学防抖和AI超级长焦。
AI赋能体验:YOYO AI功能强大,支持一句话生成PPT、搜索、传送、识物、记账等;还有AI会议纪要、AI双景录像等;与阿里巴巴、比亚迪、美的开展智能服务、智驾、智能家居生态合作。
售后保障:提供免费“内屏宝”,价值1399元。
价格8999元起,预售时间为2025年7月2日21:08,开售时间为2025年7月4日10:08。
2 雷军:我们确实没有打算出红米汽车
昨天小米董事长雷军开启返场直播,详细介绍了小米YU7的订单、交付情况,并回应网友提问。
针对网友提问的小米会出红米汽车吗的问题,雷军表示,我们确实是没有这样的打算。
而Redmi品牌总经理王腾此前也曾回应过这个问题,“小米汽车刚刚起步,肯定是先把小米汽车做好,如果未来希望有红米汽车,现在大家多支持一下小米汽车”。
事实上,小米汽车虽然当前只推出了两款车型,但属于款款都卖爆。小米SU7已上市、交付一年多,当前仍有十多万订单待交付。
而小米YU7开售3分钟大定了20万单,一小时大定28.9万单, 同样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奇迹。
3 曝折叠屏iPhone已进入P1原型阶段:明年上市
据供应链消息,折叠屏iPhone于6月份进入P1(Prototype 1)原型开发阶段,预计2025年底走完P1-P3整个开发流程。
然后再进入EVT(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阶段,该阶段是工程样品验证测试,主要测试项目包括基本的功能测试、参数测量和一些规范验证,主要目标是确保能满足苹果设计要求和规范。
在P1到P3阶段,供应链会进行小量试产,再交由iPhone主力组装厂鸿海、和硕进行组装,并检查生产与产品良率等状况,若无问题再进入下个阶段,上述P1到P3每个阶段约持续2个月时间。按照此流程,2026年下半年折叠iPhone将会上市。
供应链从业者表示,原本苹果规划新产品当中除了折叠屏iPhone外还包括较大尺寸的折叠屏iPad,现在的计划是先推出折叠屏iPhone,折叠屏iPad暂且不发,搁置的原因包括面板零组件生产困难、售价太高,市场接受度偏低等。
据悉,苹果初步规划折叠屏iPhone出货量约700万台,供应链预估最终出货量可能会不到700万台。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在2023年达到高峰,数量达到了2120万台,然而2024年下滑到1880万台,2025年预估将回升,出货规模约1950万台。
4 5.5mm苹果史上最薄!iPhone 17 Air最新外观出炉:6.6英寸高刷屏+单摄
海外博主fpt.带来了最新版本的iPhone 17 Air全方位渲染图,展示了这款苹果史上最薄手机的外观细节。
这是一款新增机型,将取代目前的Plus版本,依然有着相对标准版更大的屏幕,但主打亮点不再是单纯的大屏,而是5.5mm的超薄机身。
该机将搭载6.6英寸的OLED屏幕,刷新率为120Hz,这是苹果第一次为非Pro机型配备高刷,预计标准版也会下放,堪称史诗升级。
作为对比,目前的iPhone 16 Plus屏幕为6.7英寸,刷新率60Hz,厚度是7.8mm。
受限于轻薄机身,iPhone 17 Air仅仅配备了一颗后摄,不过模组确横跨了整个机身,可能是因为内部堆叠而做出的妥协。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椭圆形的冷雕玻璃处理,恰好与iOS 26的液态玻璃UI十分相似。
除了后摄之外,电池也为超薄机身做出了巨大让步,电池容量只有3000多毫安时,这在大屏+高刷的加持下,可能会让续航成为一个巨大痛点。
甚至苹果还直接取消了实体SIM卡槽,如果下半年国内eSIM无法开放,该机将无缘在国内上市。
核心配置上,iPhone 17 Air将搭载A19芯片+自研C1基带,配备12GB内存,背部单摄是4800万像素。
5 RTX 50 Super三款齐曝光:显存大幅增加
随着前几天RTX 5050正式发布,RTX 50系列第一阶段的产品已经悉数登场,涵盖了从入门到旗舰的诸多型号,价格也从2K+到近2W,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这几天,RTX 50系列的新卡也已经泄露的出来,据N卡知名爆料人kopite7kimi的消息,将会有三款RTX 50 Super系列显卡登场,分别是RTX 5070 Super、RTX 5070Ti Super以及RTX 5080 Super。
其中RTX 5070 Super将会采用GB205-400 A1内核,CUDA核心数量从RTX 5070的6144个提升到了6400个,增加了约4.1%,光栅化性能提升应该不会很明显。
在显存容量这块则迎来了大幅提升,用单颗3GB显存芯片替代了原来的2GB显存芯片,显存总量从12GB提升到了18GB,容量提升了50%,不过显存位宽依然是192bit,没有变化。其功耗从250W提升到了275W,提升了10%,影响并不大。
RTX 5070Ti Super则会采用GB203-350 A1内核,拥有8960个CUDA核心,和RTX5070Ti一致,但频率更高。显存方面同样用3GB显存芯片替代了原来的2GB芯片,从RTX5070Ti的16GB升级到24GB显存,提升幅度同样达到了50%,功耗会从300W增加到了350W,增长了16%。
RTX 5080 Super采用了GB203-450内核,CUDA核心数量保持在了10752个,同样是显存从RTX 5080的16GB升级到了24GB,依旧是256bit的显存位宽,功耗从360W增加至415W,增加了15.3%。
从目前的曝光信息来看,与其说是Super版本,不如叫大显存版。与RTX 40 Super型号对比RTX40系列普遍会有比较明显的核心数量增加不同,这次RTX 50 Super中的三款型号,除了RTX 5070Super会小幅增加CUDA核心数量外,主要升级点还是在显存容量,提升幅度达到了50%。
理论上对于用户的提升还是比较可观的,首先是游戏层面,在玩高分辨率+高画质(光线追踪)的设置下,不会出现爆显存的问题。
还有就是专业生产力场景中,Blender、Premiere Pro等软件处理大型工程时,大显存可缓存更多纹理数据,减少渲染时的磁盘读取次数,从而提升创作的效率。最后就是生成式AI,更大容量的显存可以让显卡运行更大参数量的本地模型。
所以,对于追求高分辨率游戏体验、专业内容创作以及生成式AI的用户来说,具有较强吸引力。
至于这几款的发布时间和价格,预计是在明年年初的CES 2026上正式登场,毕竟目前RTX 50系列发布还没多久就把升级版的RTX 50 Super拿出来的话,着实是有些“背刺”老用户了。
价格方面,按照之前的套路来说,肯定会有小幅上涨,估计在几百块这样,毕竟大显存的成本会更高一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